第(2/3)页 不过确实是祁王能干出来的,他在不当人这方面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别人是德艺双馨,祁王是德艺双缺。 “要抓紧时间,从国内调来擅长扫寻矿脉的人才,在建州一带搜寻矿脉,最好是铁矿、铜矿这种战略物资,垄断建州的矿脉,然后运回国库。” 朱高燨摸了摸下巴,说道,“建州这么多的劳动力,全派去种地是不可能的。本王得创造出来多样化的就业岗位,对于那些犯了事或者是不听话的女真人,直接丢去挖矿,根据犯事的严重性,挖矿的时间三年起步上不封顶,要是他一个人挖不够,那就加到他的子孙上!处死什么都也忒浪费了,挖矿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张辅听的目瞪口呆,神特么创造多样化就业岗位,居然能把强制挖矿说的如此高大上,还得是你祁王爷啊! 至于子孙接替挖矿就更荒诞了,只听说过爵位可以世袭,没听说过判罪还能世袭! 张辅长这么大见多了大善人,像祁王这种活阎王还是头一次碰上,锦衣卫的昭狱酷吏见到了你朱高燨都得嗑一个高呼祖师爷下凡了! 这也让张辅感觉到一阵后怕,得亏自己和祁王是一条船上的,这要是与祁王为敌,判个夷三族都是万幸! 张辅回想起来,当初朱棣让祁王府和英国公府联姻的时候,自己心中还有些不满。现在想想,皇帝陛下待我老张家不薄啊! …… 建州的建设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所有人的都忙得火热朝天。 朝廷在接到来自朱高燨的“摇人令”后,毫不迟疑的便从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里调人,这本来就是朱高燨事先和朱棣商量好的,让我祁王府来东北开荒,你朱棣总得给点支持吧。 数百学子马不停蹄的从金陵城赶到了建州,等这些人到了建州之后,朱高燨已经在建州修筑起了各类机构衙门的雏形,包括“四司”,以及建州省五府的汉文书院。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从金陵城来的学子们还在抱怨,心想老子读了大半辈子的圣贤书,就为了跑到建州这破地方受苦吗。 朱高燨许诺,凡是在建州工作三年以上,就可以返回京城由户部分配工作,工作十年业绩良好者可到六部任职。 如此一来这些学子们瞬间支棱起来了,卖了命的在建州干活,汉文学院里当老师的每天唾沫星子能飞二斤。 主要还是朱高燨开出的筹码太诱人了。 要知道,在大明朝想做官,除了考试,就只能许愿自己投胎能投个官僚家族,可就算是官僚子弟想做官也没那么容易,毕竟考试这条路忒难了,只能盼着自己亲爹早点死或者早点退休,好让自己继承世袭的官位,当真是“父辞子笑”。 就算考试考中了,想当官也没那么简单,要么在翰林院熬资历等着上位,要么去等着朝廷分配,要么在国子监当监生。 翰林院熬资历这事太悬了,想熬出头不知道得等多少年,没准儿熬的头发都白了还在慢吞吞的编撰书籍感慨老子少年成名结果熬了一辈子都没吃上一口官粮,入他娘的。 而等着朝廷分配……家里没权没势你还想分配?你咋不上天呢? 要是家里有权有势,也不会被丢到建州来受苦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