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次,是人口压力。” 朱高燨继续说道,“大明朝的对外战争,从来都不是以烧杀掠夺为主,大都是以攻城略地为主。我们打仗,是为了彻底的将占据的这块地盘,同化此地的民众,让他们永远成为明人。” “但同化一个地方,是需要大量的人口的。我们得先搬过去大量的明人,让明人与异族人通婚,建立汉文书院,让汉人文明覆盖异族的文明。” “大明为了同化建州、高丽、瀛州三省,迁徙了上百万的明人,盖了数百座汉文学院,在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恢复大量的人口。乃至于到了后来西南反叛,大明即使平定了叛乱,也无法像之前那样去搞同化。” “因为人口不够用了,人口不够用,又不能将安南省置之不理,否则不出三年,安南省有将成为一片混乱,反声连绵不绝。” “怎么办?只能用下策,对交趾遗民展开杀戮,杀得血流成河,将叛军通通屠戮,以此来为安南省争取时间,让安南省没有反叛的人力。等到大明的人口缓过劲儿来,再对安南省进行同化。”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若是真按照父皇你说的那样,肆无忌惮的去开疆扩土,第一年打下来,第二年就又丢了,空耗国力,再怎么强大的国家也经不住这样消耗啊。” 朱棣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辛辛苦苦打下来一块地,结果没办法同化,怎么办,只能先吊着,吊着吊着发现没过多久这片地方已经不属于你了。 这本赔本买卖谁愿意干? 之前帝国极壁的问题还没解决,又来了一个人口问题,朱棣感觉自己现在头都大了。 “无论是帝国极壁也好,亦或者人口压力也好,都不至于让大明亡国吧?” 朱棣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问道,“你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了?” “夸大其词?父皇,您是不是忘了一件事,打仗,是要烧钱的。” 朱高燨冷声道,“大明现在不缺钱,但是缺粮。先别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在西南开展农耕,无法让西南这个粮仓大省发挥出效应。就算是我们在把安南省变成了农耕大省,想要维持数十万军队长期以往的对外战争,这也是不现实的。” “并非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的,倘若我们把国库里的银子全都给撒出去换成粮草,确实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同样又会陷入另一个问题——白银流失。” “无论是世家也好,还是百姓也好,他们都有着一个习惯,那就是把银子埋地底下。因为这玩意儿是硬通货,他们认银子不认宝钞,一旦国库里的白银大量流入民间,而民间对于白银也一向是只吃不出,将会陷入白银危机的窘境,市面上的货币无法流通,整个王朝从活水变成了死水。” “而且,因为国库将白银倾卸民间,还会造成另一种更加难缠的情况,通货膨胀。” 朱棣再一次学习到了新鲜词汇:“通货膨胀?” 朱高燨解释道:“因为货币的供给超过了货币的实际需求,恶性循环酿成了货币贬值,银子不值钱了的情况,引起物价飞速的上涨。” “白银是固定的,但物价却在飞涨,国家把钱给了百姓,但百姓却因此而越来越穷。简单一句话描述就是:百姓越来越富了,所以百姓越来越穷了。” “货币失衡导致经济崩溃,国家距离灭亡还远吗?” 朱棣陷入了沉思当中。 帝国极壁,人口危机,通货膨胀。 哪个都是足够让一个强盛的帝国迅速由盛而衰的灾难,如果按照朱棣的设想进行下去,估计大明朝会同时面临这是三个灾难。 开疆扩土,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元帝国打着打着把自己打没了,强行用一个只能盛一分水的杯子去盛九分的水,最后不仅盛不了水,杯子也会炸。 朱棣越想越害怕,失声道:“那朕岂不是要成了叫门天子那般的昏君?” 这次给朱高燨干沉默了。 叫门天子。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能荣获叫门天子称号的人,也只有那一位了。他的战绩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相当震撼,朱高燨自然也听过那位的大名。 叫门天子·瓦剌留学生·太上皇·两为皇帝·大明间谍零零七……朱骑朕! 朱高燨深吸了一口气,试探的问道:“天王盖地虎?” 朱棣:“?” 见老爷子没有反应,朱高燨又问道:“宫廷玉液酒?” 朱棣:“???” 朱高燨:“I am your father.” 朱棣:“?????” 朱高燨下定决心放大招,先是酝酿了一下情绪,而后坚定的说道:“同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