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唐朝宦官专权,是因为藩镇问题,安史之乱后,皇帝不信任武将,比较信任宦官这帮家奴。 不断削弱武将的权力,转而交给宦官,宦官得到权力越来越大,最后更是掌握着禁军,拥有生杀大权。 这等于皇帝把自己的人身安全,交到了宦官的手里,皇帝形同傀儡,受宦官摆布,导致李唐的好几个皇帝被宦官暗杀。 宦官手里有禁卫军,拥有生杀大权的同时,也具备了废立皇帝的能力! 明朝的宦官专权是因为制度问题,明朝的宦官可以享受读书的权力。 明朝加强朝廷集权,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朝廷集权加强,内阁从机要秘书、顾问,内阁的权力逐渐加重,慢慢演变成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 这个时候,皇帝只能依靠宦官来对抗内阁,来加强皇权,宦官只能依附皇权才能生长,一但脱离皇权,等待他们的终将是凄惨的下场。 李璟只能保证自己一定不会让宦官起来,前提是没有任何势力对抗皇权。 为了后世子孙不至于受限于宦官,他会想办法制定一些规则,并警告后世子孙,不要让宦官专权,至于后世子孙听不听,他就管不了了! “这第四条,近来有奸佞触犯了律法,却因为得宠而被赦免,臣希望以后执法能够公平公正,不会出现偏袒,可乎?” 姚崇的第四条是希望在律法面前一律平等,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受不受宠,有任何的偏袒。 “朕正有此意,今日朕出宫微服私访,就撞见权贵欺压朕的子民,朕已经让徐有功等人严惩!” 姚崇的这条提议,正好跟他想要整顿吏治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等姚崇做了宰相,就让他主持修订律法,整顿吏治。 “这第五条,宗室和外戚为了向圣人谄媚,献上各种珍宝,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都会跟风,臣请求除了正常的赋税外,不要有额外的献贡,可乎?” 李璟听后点头同意,宗室和外戚为了谄媚,不惜一切代价搜刮珍宝献给他,地方官员见状,也纷纷效仿! 这就导致地方子民民不聊生,以至于有些官员乘机横征暴敛,这是在动摇大唐的根基,李璟不会反对将这种不良风气杜绝! 这种为国为民的建议,怎么能不采纳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