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姚崇三人离开后,接下来便是考虑怎么发展壮大贸易,以及将来要是取消田租之后,怎么保障粮食充足。 一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来耕种所有公有土地,二是从其他地方弄来更多的粮食,以此来确保大唐不会出现粮食危机。 大唐境内能种植三季稻的地区,要大力发展,没有开垦的地方要开垦出来,全部种植三季稻。 还有除了五谷外,还要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没有的就从外面引进进来。 玉米、土豆,正好李璟手里有种子,已经开始种植,今年将收获第一茬玉米和土豆,还有番薯。 除了大唐自己种植外,还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取,比如跟外国人交易,再不行向欧洲列强学习,直接派人占领其他地方的土地,进行殖民统治。 想到殖民统治,李璟不由的把目光,看向地图上,标记着天竺的地方! 这个地方,即便在后世,也是世界产粮能排进前三的国家。 最主要的是天竺是个软柿子,谁都能欺负他,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在历史上天竺被外族入侵统治的次数,可比本土统治还要多。 “去把徐达给朕找来!” 李璟吩咐身边的内常侍,现在长安训练新军的只有徐达,狄青已经被派到东北三省驻军去了。 他要了解一下,新军训练的成果,以及改编多少兵马,这些都是大唐军事力量。 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障大唐的安危,才能震慑一些图谋不轨的外邦,才能让他们乖乖臣服大唐。 对于军队的改革,李璟还是很上心的,新军将成为大唐的中流砥柱。 要把新军变成只听天子和朝廷的精锐之师,除了保障他们的利益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狠抓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上,李璟打算稍微借鉴一下,社会主义的核心,再结合忠君爱国的思想主旋律。 作为帝王,就要站在帝王的位置上,以帝王的切身利益点出发,所做出的事情既要符合这个时代,又要保障帝王的最高利益。 没有新时代的理念,对于军队就要宣扬“马革裹尸”的勇武精神,宣扬“尽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宣扬“效忠君王,以安四海太平”的家天下思想。 在待遇方面辅助以晋升官职,惠及子孙的奖励,让军队心甘情愿地卖命,只有尽忠报国才能获得一切想要的。 装备更新的问题,李璟一向最重视。 建立的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枪炮,足以装备十几万陆军。 大唐兵工厂出品的枪炮,比起满清后期,仿制外国的枪炮都要好,种类齐全,不仅有步枪,还有轻重机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