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安重诲是这场游戏的最后赢家吗?不,他也在不久之后死于非命。 李嗣源时代的这次政治斗争,可以视作是后梁政治斗争的整合与延续。因为李存勖时代仅仅存在了3年,且其始于军事强势介入,其过程是郭崇韬与宦官两大势力对后梁政权的哄抢,结果是宦官灭了郭崇韬,而李嗣源又灭了宦官。 所以李嗣源时代的政治斗争不是李存勖时代的延续,而是后梁时代的延续。 下面我们将简述这场血腥的政治斗争: 任圜 李嗣源之所以拜任圜为相,一方面是为了稳住军心,毕竟他手里握有两万多精锐之师,兼有平蜀之功,如果在这时候把他强行拿掉,就跟李存勖拿掉郭崇韬一样,是十分不明智的;另一方面是任圜与李嗣源的私交也不错,李嗣源没有把他归为“李存勖余党”,而是把他列为可以争取的同志。 史籍记载,任圜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使新政府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期月之内,府库充赡,朝廷修葺,军民咸足”。按照《旧五代史·任圜传》的这段记载,任圜同志以一己之力完成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 还是那句老话,严肃拘谨的权威正史,偶尔也会小调皮,也会浪漫主义,也会“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会“盖非人类”。 总之,任圜同志工作态度积极,能力超群,成绩卓越。李嗣源的这波操作没毛病。 任圜与安重诲的矛盾可以概括为一山不容二虎。实际上,两人也有很多的相同点,如果换个场合、换个身份、换个时间,二人完全可以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任圜与安重诲之间的关系很像诸葛亮与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两人的优点是都把建设帝国为己任,对待工作积极而严苛,典型的工作狂;缺点也很类似,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而对权力有着无限的渴望,“虽忧国家,而切于功名”,这就是两人水火不容的根本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