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东风夜放花千树,总把新桃换旧符。-《蜀客到江南》


    第(2/3)页

    秀娘手巧,剪的窗花细腻好看,孩子们就由杜锦宁领着给门窗贴窗花儿,沾福字儿。

    女眷们忙活着准备饭食,孩子们就聚在一处,吃了果子再吃茶,你笑我闹的

    晚饭颇丰盛,牛羊肉,鸡鸭鱼兔,饺子汤饼,孩子们也被批准,一人喝了口屠苏酒~用了晚饭后,天色渐暗,暮色四合。

    大家都围着火炉,用着消夜果儿,五色果子,蜜饯糕点整放了五六个盘钵,众人剥着炭烤栗子,吃着果子,闲话家常

    杜寅抱了满怀的炮仗进来,招呼了杜辰,喊了儿子,就在院子里,扎上爆竹了

    杜沅看着夜空中这绚烂的花束,颜色绮丽,虽没有现代烟花那样多图案,那么多花样,却依然美不胜收,绚丽夺目!

    院子里孩子们笑闹着,挥舞着手上的烟火棒!跑着闹着笑着~白色的烟冉冉飘在周围,却不刺鼻。李氏带着儿媳站在檐下,笑意盈盈

    当真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好呀!过年真好~

    这满满的仪式感,亲人间的热闹,归属感!

    这一刻,杜沅深刻地明白了,为什么即便到了千年后的现代社会,年对于国人,还是有别样的魅力,令国人不远万里也要赶着回家过年

    放过炮仗,孩子们都是满头的汗。

    “咱们乡下人家,门户小,又是年节上,莫拘了孩子,锦娘也不过13岁,且让她与弟妹们一道玩去!”白氏出声喝了锦娘几次,说是小娘子该娴静些,不好满院子疯跑。李氏才出声截了大儿媳话头,这大儿媳原是个好的。勤俭持家,还能帮衬着大儿打理生意,一张嘴贯会哄人高兴,又体贴公婆,是个孝顺的。只,这些年眼见家里生意越发好了,钱也越积越多,杜寅还捐了个员外郎,她心气儿也就高了。

    大孙子锦宁这年后就20了,同龄的儿郎除了那身有残疾,居无定所的闲汉都是娶妻生子了的,锦宁极肖其父,长得高大,又面容豁朗,见人三分笑。读了几年书后就跟着家里打理铺子,手下两家铺子也颇有进项,这芦溪镇上,不少商贾人家都遣了媒人上门,这白氏却是一门心思要选个官宦人家的小娘子,这东挑西选的就是四五年,眼见儿子年近弱冠,白氏才收了心,定下了益州府知州薛家庶出的五姑娘。去年已下了定,择了明年3月18的日子迎新妇过门。

    就这,她还觉着这庶女亏了大儿。

    再说这益州知州薛田虽只是同进士出身,在官场熬了这三十多年也还是个推官,但杜家为求他家小娘子,也是使了吃奶的劲。这薛家也是看重杜家有个进士出身的三房,大房家财也颇丰,才点头应了这桩亲。他薛田这辈子能混到四品荣休就是天大的汽运了。这杜家子文却是少年及第,前途不可限量也未可知,再说,他欲上书官家开设益州交子务,杜家是乍然发的家,料想也是好掌控。姻亲关系是最稳妥的了,这交子务在手里握得好了,就是一大政绩,下一任磨堪,也能谋个好去处。薛田心里如是盘算。

    眼见自家也算家资不俗,家中小叔又是朝官。大儿议亲竟这般不顺。白氏就下定了心,日日紧迫着小儿锦安,定要自家也出个少年案首,一举及第的小官人!又仿了官宦家那般仔细教养女儿,她瞧着自家女儿样貌不俗,手上这刺绣功夫也算日渐了得,将来议门好亲事,也是小儿的助益。

    李氏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晓大儿媳的心思了,却也不好阻拦。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就只在白氏行动过分的时候,才略作打岔提点几句。没得说多了惹人厌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