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牛小六也是日前在城郊认识的孩童,家中租了两三个山头种桑树,家计不算艰难 “你如今还卖鱼?家中可忙得过来”杜衡和他招呼了几句 “不是,这是我爹昨晚从青河里捞的,留了两尾自己吃,剩的拿出来卖点钱。家中正忙着桑叶采摘呢,我早早来市集,将这几尾卖了就家去” “你爹会捞,捞的鱼竟不重样。” “只是昨天运气格外好。” 杜沅想,鳖应该是很滋补的吧?她娘也是孕后期了。那只鳖应该有二斤重?就问道:“这只鳖怎么算?” “这个没卖过,我也说不准,既然是你俩买,随便给几个钱就成。” 杜沅估摸着,时价三百文钱左右?又看鱼也不错,就从钱袋中取了七陌钱:“那鳖就算三百文,另三百文再买两尾鱼。总共六陌,都是街市通用的陌数。” 一陌钱本来呢,是一百文一串的,但中唐以后,因为铜钱紧缺,官府就改用八十文抵一陌,叫“垫钱法”。到五代后汉,为刮钱,又创出了“省陌法”,民间向官府缴纳赋税,仍按照八十文算一陌的规矩算,官府出的钱则要减去三文,按七十七文算一陌。大宋建国后沿袭了“省陌法”,官中的一陌实算七十七文,民间各行各业陌数则又是各不相同,鱼肉菜行算七十二,金银行算的是七十四,珠珍行、雇仆婢是六十八,文字又是五十六……为着方便,街市通用的则是七十五文一陌。 “就一尾草鱼,再一尾鲢鱼吧!” “成!”牛小六忙笑着点头。牛小六憨笑着点头,双手接过钱串, 牛小六打开背着的钱袋,将钱揣了进去,钱袋口一斜,里面零散的一枚铜钱跌落到地上。牛小五忙俯身捡起那枚钱,吹了吹灰,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托着那枚钱,神色变得十分恭敬,还朝着天空拜了两拜,嘴里念叨了两句,才从腰间取出张旧帕子,小心将那枚钱包裹起来,仔细揣进怀里。又用草绳穿过鱼鳃,串起打了个结,递给杜衡。 姐弟俩又买了篮鸡蛋,一捆青菜,二斤牛肉,二斤猪肉,排骨,还碰巧买了篮鸡枞,买了一篓子青虾。最后买了些果子,打了酒,才双手提得满满当当地回去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