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闻此言,一代宰相羞愧不已,暗自脸红,即使他是那么高傲自负。相貌俊美仪表堂堂的他,脸颊竟然早已透出猪肝色了。 “愿听娘娘训示。”章惇心有愧疚,胡乱搪塞道。 “本宫在大人面前只是一个小孩子而已,呼我娘娘,愧不敢当,只是爱听故事罢了,请为大家讲几个发生在您与苏学士之间的故事,好吗?” 章惇想:讲哪个故事好呢?天下之事,分分合合生生灭灭;人间之情,恩恩怨怨情情仇仇,对了,有了,我俩不是曾经好过吗?还曾有恩于他哪! “苏轼时任凤翔府节度判官,老夫我时任为商州令,一起担任考官,主持考试的刘原父认为我与苏轼都是国家中才能最优秀的人才,十分尊敬我俩。自然,在此友好氛围的熏陶下,我与他相处十分融洽,非常快乐,还一起游玩南山诸寺呢。传闻寺有怪物害人,人们不敢住宿。我住下后,怪物居然不敢出来。” “大人,好生神奇,难不成您是‘显烈王’附身了吗?” 哈哈!章惇笑罢,赞道:“文妃娘娘,果然不同凡响,小小年纪居然也知道何为‘显烈王’。” “大人,您有所不知,我家就有一本天书。”文妃卖着关子。 “万岁胸有万卷,广博似海,天子如书,简言为‘天书’。” 在座的,全被逗笑了。 美人们皆凝视着章惇,饮过茶水,章大人接着说:“我俩到达仙游潭,下临绝壁万仞,岸很狭窄,横木架桥。临此险境,苏轼有点惧怕。我就推苏轼过潭书壁,苏轼不敢过去。我只好平步而过,用索挂着树,蹑之上下,神色不动,用漆墨濡笔大书石壁,内容是:‘章惇、苏轼来游。’苏轼抚摸我的背预测道:“章大人,您将来一定能杀人。”我不服气,问道:“为何?”苏轼说:“能够自己拼命的人,能杀人啊。”我就肆无忌惮地大笑起来,在心里打着小九九:苏轼这厮,目光竟然如此独到,难道你要上推千年,下测万世?娘娘,请恕我直言,自从那次过后,我就有点嫉妒他了,其见识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大人,君子坦荡荡,既然、学士在修身方面曾经帮助过您,那么,您可曾助过他一臂之力呢?本宫理解您,请继续讲述。”文妃吩咐道。 “在‘乌台诗案’中,苏轼被捕下狱,宰相王珪说:苏轼对于陛下有不臣之意。宋神宗面露惧色问道:苏轼的确有罪,但对我还不敢这样吧,你怎么知道的。王珪说:有苏轼的诗为证。他曾作《桧》诗:根至九泉无曲处,岁寒唯有蛰龙知,龙本在天上飞,苏轼却要求地下的蛰龙,还要在九泉之下去求,这不是诅咒陛下,要造反吗? 我就犯颜直谏道:大人,您有所不知,龙并非专指人君,大臣也可以被称为龙。神宗心领神会道:爱卿所言极是,诸葛孔明曾被人称作‘卧龙’,东汉颍川有‘荀氏八龙’之说,难道他们都是人君吗?对于诗人的作品,怎么能这样妄加议论?他自己咏叹桧树,与朕有什么相关呢?因为我的及时搭救,宋神宗立即免赦了苏轼之罪。” 第(2/3)页